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 强化主体责任担当,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馆党支部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全年开展党课4次、组织生活会1次、党员大会4次、集中党日活动11次,通过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全面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服务水平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我馆积极发挥文博优势,打造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示范基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学习教育。今年共通报学习违反规定典型案例30起,号召党员要从通报中汲取经验教训,做到自爱、自省、自律,把纪律和警示教育当作“重要提示”,杜绝出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违纪违规行为。
3.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强化支部与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落实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馆班子领导及支委会先后10次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调研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慰问驻村第一书记并协调解决乡村振兴实际问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采购乡村振兴产品共计57781元,为南宁市2022年中华慈善日“汇聚慈善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捐款1919元,积极发挥后盾助力巩固脱贫的力量。
(二)统筹疫情防控和免费开放,保障场馆平稳有序
2022年,我馆严格落实预约、限流、错峰等防控措施,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为了统筹疫情防控和游客参观两不误,南宁市博物馆尝试创新及推行了一系列公众服务新举措,通过简化入馆手续,提高核验效率等方式,便利游客进馆参观,大大的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服务便捷化水平,保证了场馆平稳安全有序开放。
全年南宁博物馆接待约27.94万名观众,团体参观342批次,讲解270批次;邓颖超纪念馆接待约13.89万人次观众,团体参观432批次,讲解248批次。
(三)推陈出新,举办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
2022年,我馆举办了“何以为桂——广西影像十人作品展”、“丝路·家园—馆藏当代书画精品展”、“王的地下宫殿——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唯真格物——黄必济 曾宪高书画作品展”、“意象——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重塑”等7个展览,涵盖了本地风土人情、非遗文化、书法绘画、历史文化等内容,内容精彩广泛,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艺术体验。其中,在暑假期间推出的年度大展“王的地下宫殿——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一经推出便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纷纷到馆参观,形成观展热潮,每天推出的4000张线上门票几乎在前一天均已售罄,累计游客参观量已经达到了15万人次,创下多年展览参观量的新高。
(四)依托丰富文化资源,开展多样式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凸显多元文化内涵
一是开展节假日系列活动,营造浓郁节日氛围。我馆2022年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教育活动共490场。在今年春节、元宵节、“壮族三月三”等节日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社教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如春节期间开展了“吉祥纹样拓印”、“穿汉服、欢欢喜喜过元宵”等系列活动。“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期间,推出“壮族三月三”云课堂及“清明寄哀思”云祭奠三项线上活动,共收获4.1万人次参与;协助拍摄的“同唱刘三姐 共谱友谊情”三月三云上民族风情活动,线上同步直播观看和互动量达15.1万人次。“五一”劳动节期间,推出了“歌颂勤劳美德,弘扬劳模精神”主题活动,线上小课堂活动点击量约1000多,约500名观众参与了有奖互动活动。端午节期间,推出了“夏蒲清和 端午呈祥”主题活动,开展了“端午怀古”民俗风情展示等多样式活动。中秋节期间,推出了“花好月长圆”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有超过300人次观众参与。国庆节期间,开展“广西古生物化石的探索之旅”专题讲座、“喜迎二十大 共绘邕江百里长卷”涂鸦活动等教育活动,约有300组家庭参与了活动。重阳节期间,开展了“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进社区活动、“情递重阳”主题插花公益活动等,约有150余人参与活动。
二是积极引进临时展览活动。创新形式,引进《王的地下宫殿——河北汉代王室展》临时展览,展览开展期间,接待参观团体超100批次;配套本次展览推出了《古人的环保智慧——长信宫灯》《穿越千年之美》研学课程,开展活动6期,超过120人次参与其中。展览期间发放展览研学折页4.8万份,送出文创1.5万份。在南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推文10篇,共有8.3万次阅读量,小红书平台笔记236篇,“王的地下宫殿”词条相关浏览量17.2万次,抖音平台“王的地下宫殿”词条相关播放量13.6万次,抖音“南宁博物馆”词条相关播放量421.3万次。
三是创新打造品牌活动。我馆策划联合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开设“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微信专栏,针对当季节气,推荐适宜的养生药膳,与观众朋友共同“因时养生”。2022年已经合作推出微信22期,总阅读量27427次;“追寻南宁历史文化”微信专栏,共发送关专栏推文8篇,观众留言数200多条,阅读量达累计12783人次;“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直播活动在南宁博物馆官方微博、930微博平台、广西视听三个平台进行直播,播放量超10万次;举办三期“喜迎二十大 讲南宁变化”2022年度“小小讲解员”暑期培训班,共有65名小小讲解员通过课程学习、展厅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掌握讲解的基本技能,锻炼临场应变能力,培养表达能力。
四是开设丰富多样研学课程。2022年6月宣教部设计制作《南宁博物馆研学课程宣传册》,在场馆中摆放,供前来参观的观众取阅,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同步宣传。《宣传册》以图文的方式将本部门开发的14个研学课程详细列出,有活动内容,活动流程、活动目标、报名条件等信息。据统计,全年共开展各类研学课程124场,参与观众3357人次。
2.做好信息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
自2022年1月1日至今,微信公众号总计发布推文172篇,累计阅读量400853,关注数量增长至173843,较上一年增长149.6%,净增长104204。微信公众号基本每周都有更新,并在全年节假日、临展开展等多个节点推出系列推文,持续与观众互动,保证了南博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布;也及时处理了观众反馈的各方面问题。
微博账号自2022年1月以来,关注人数增长至3766,发布微博110条,总阅读量48.33万次。我馆认真负责地做好微博运营,及时处理观众反馈的各方面问题,参与全国博物馆微博活动21次,活动微博阅读量15.7万次。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南宁市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话题#南宁女儿邓颖超#,向社会公众宣传邓颖超同志的革命事迹,活动得到了国家博物馆等65个文博系统的官方微博账号的转发支持,当日话题阅读78.6万次,讨论量超过1500次,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五)加强文物征集和保护,建设特色馆藏体系
1.拓宽文物征集渠道,丰富馆藏文物
2022年,我馆新征集到印章、书画、民族服饰、南宁市自行车总厂老物件等各类藏品共计485件/套。我馆经过主动走访、实地调研文物征集线索,通过网络、报刊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征集文物,主动上门等方式接收社会捐赠,共收到热心市民捐赠的印章、立柜、南宁市自行车总厂老物件等76件/套;接收书画类藏品捐赠共191件/套(206单件);接收163件/套南宁市外事办公室移交的挂画、摆件等外交礼品;征集55件/套(82单件)少数民族服饰类藏品;通过多渠道开展文物征集工作,进一步充实了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丰富了藏品类型。
2.改善文物保护条件,增强保护修复能力
在文物修复方面,我馆积极主动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完成了1件/套“民国翠鸟图刺绣片”、1件/套馆藏清代铁炮和1/件套古籍的保护修复工作。在文物养护方面,完成了8件/套(31单件)金属器的深度养护工作。
文物保管养护工具方面,根据馆藏金属器文物日常保管及养护的需要,我馆购买了一批埃思卡保护袋、RP保护剂、氧气指示剂等材料,进行金属类文物的养护。为更好开展古籍修复工作,购买了一批修复用竹纸、古籍封面纸、压纸板等古籍修复用品。为更科学规范存放大尺幅书画,购置了一批大规格卷轴类无酸囊匣,提升了文物保管的养护能力和条件,为文物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完善藏品档案管理,提高库房保管环境
在藏品档案信息管理方面,我馆完成了1400件/套文物总账誊写工作;1352余件/套陶瓷器等文物基本信息核对;完成981件/套金属器、宝玉石器、无机质项类藏品分类账核校、填写;完成约700件/套纺织品基本信息数据采集核对、整理和记录文物病害情况;完成了340余件/套拓片的基本信息核对、整理及拍照工作;完成20件/套宝玉石器藏品档案的编写。
在藏品数字化管理方面,完成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60余件/套文物补拍、266件/套文物细部调整工作,藏品系统升级以及安装数据存储服务器等配套设备。该项目于12月顺利通过自治区文旅厅验收,提高了我馆文物数字化保护、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能力。
库房设备管理方面,对库房空气净化屏、恒湿机等专用设备进行了日常维护维修,改善了文物保存环境条件,提高了库房保存环境和日常养护能力。
(六)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和考古挖掘工作
1.遗址调查与文物整理工作
2022年,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西考古所等机构合作开展豹子头、石船头贝丘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工作,撰写考古报告;组织考古人员到藤县中和窑,跟广西考古所实地学习文物勘探、遗址保护规划。
根据《关于做好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广西卷文物调查及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邕宁区、隆安县、上林县共22处不可移动民族文物调查、拍照记录及编纂工作;完成33件/套可移动文物影像采集和文物描述。
2.实地开展文物调查工作
2022年,我馆完成南宁市各城区10处旧改项目前期文物调查,并完成良庆区、邕宁区、江南区、西乡塘区、青秀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组织工作人员赴南宁市各县区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完成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调查共65处,进一步完善了革命文物资料;下半年开展民族文物图谱文物调查,在兴宁区、青秀区、邕宁区、江南区等地完成了共36处文物调查。完成兴宁区、良庆区、邕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江南区、武鸣区及宾阳县、隆安县、横州市、马山县、上林县(含五县所辖乡镇)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完成主管局交付的对民族路105号民居、临江街历史建筑群、明德街西一里3号保存现状进行核查,并完成对人民公园古墓葬的清理发掘。
(七)加强人员培训管理,打造高效的工作队伍
1.强化内部规范管理。一是规范日常工作管理,切实做好上传下达、综合协调服务等后勤保障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各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二是深化人员管理,加强人员作风建设,完善考勤、值班、请假等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招聘编制人员1人、外聘人员6人,为博物馆科学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2.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为做好对外服务工作、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我馆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讲解宣教服务能力和阵列展览业务知识,我馆邀请了1次专家到馆授课、2次展厅讲解实践、3次讲解词讨论会以及线上业务学习培训等,选送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全区红色旅游讲解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和“文物基础概论第二期”线上培训班等,通过线上线下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开展业务培训,更新服务知识理念,全面提升业务人员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打造我馆高效团队服务。
3.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积极作用。目前我馆志愿者共有62名,其中2022年新招募36名。2022年,我馆志愿者提供现场志愿讲解184场,累计讲解时长680小时;提供前台服务、观众引导服务、邓馆日常引导服务等252次,累计时长986小时;协助开展节假日、进社区等社教活动68次,累计服务时长188小时。志愿者团队以他们高质量的服务得到观众的肯定和赞扬。
(八)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为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2022年共计完成场馆内外消防整改24项,我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对监控室保安人员进行了12次消防安全培训,在南宁博物馆开展了2次全员消防应急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同时每月加强对南宁博物馆、邓颖超纪念馆、新会书院、粤东会馆、新华路水塔等处全方位的安全巡查,排除安全隐患,检查消防设备,杜绝事故的发生。
定期巡查场馆,全年检查10个展柜电路,更换展柜电路稳压器7个,更换小射灯和钨丝灯309个,维修了展厅轨道射灯30盏,延长了灯具使用寿命,保证射灯的照明质量和展览展示效果;更换恒湿机适配器1个,填补字体颜色和雕塑补漆9处,更新旧损的大、小说明牌7个等,落实“每周一小查、每月月中、月底一大巡”制度,及时发现场馆、展厅各种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最佳观影效果和展厅安全保障。
南宁市博物馆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