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博物馆

资讯公告

南宁市博物馆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无   发布时间:2023-12-31 14:01:00

南宁市博物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广旅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广旅局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高标准,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理念,加强业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做好日常免费开放与接待工作

2023年,南宁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01.2万人次,其中老年人约18.8万人次,中青年人约48.1万人次,未成年人约34.3万人次,团体参观617批次,讲解379批次;邓颖超纪念馆接待观众约44万人次,其中老年人约11.9万人次,中青年人约20.4万人次,未成年人约11.7万人次,团体参观1143批次,讲解732批次。

)强化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共开展党课4次、组织生活会1次、党员大会4次、集中党日活动12次,夯实党员干部理论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我馆支委会及班子领导先后16次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调研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发挥后盾单位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营造浓郁节日氛围

2023年我馆围绕春节、“壮族三月三”、“5·18”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假日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截止12月上旬,开展系列线上线下研学教育活动达262场,线下活动累计参与观众约15万余人次,线上活动点击量约13万人次;全年围绕临展开展教育活动共计约10项54场,现场参与观众约7.5万人次,线上活动点击量约33万次。让群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浓郁文化气息,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好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南宁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4.7万人次,创开馆以来节假日参观人数新高。

(四)展览推陈出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

2023年,我馆共举办了“意象——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重塑”“皇朝的崛起——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珍品展”“邂逅八千里——中德艺术交流展”“御苑藏珍——颐和园藏精品文物展”“无极——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12个不同类型的展览,涵盖了民族民俗、古代宫廷艺术、摄影绘画、历史文物等内容,为观众提供了多元的历史文化艺术体验,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其中,原创展“意象——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重塑”展出7个月以来,共吸引45万多观众参观,有近400万人在抖音观看展览视频,登上抖音同城榜热搜第二,展览主视觉海报荣获2022年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海报年度十佳TOP5,组织摄制了3部展览创意宣传片,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媒体宣传报道20多篇,官方抖音号相关短视频累计浏览量20.4万;加强与国内一流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国内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文物精品展。如与湖南博物院举办的“无极——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皇朝的崛起——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珍品展”、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的“御苑藏珍——颐和园藏精品文物展”3场文物精品展,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开展后也迅速掀起参观热潮;积极配合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活动,协助举办“跨越山海  戏聚南宁——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十周年回顾展”和“粤·剧美术作品展”,获得国内和东盟国家艺术团的一致好评,展览的社会效益显著。

(五)做好文物征集、保护工作,让文物更好发声

1.文物征集方面。2023年,我馆通过征购及热心市民捐赠等途径,共征集藏品380余件/套,包括26件/套(32单件)玉石器,137/套书画作品,169件/套玉石、金属等材质篆刻作品,25件/套铜斧、铜钺、铜刮刀等金属器,接收南宁吴圩机场海关移交的29枚涉案古钱币丰富了馆藏藏品类别和数量。

2.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完成28件/套藏品的保护修复,包括 15件/套背带心、3枚铜钱、4枚棺钉的保护修复,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完成6件/套铜鼎、铜壶、铜镜等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工作,让文物更好发声。

3.文物保管方面。完成1300件/套藏品移库;完成1120份藏品卡、1114件/套分类账的誊写;为南宁市创办历史文化名城提供3100件/套藏品的文物描述和照片等资料。

4.文物考古挖掘方面。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合作开展豹子头、石船头贝丘遗址出土遗存整理工作;参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在兴安县的大宜山遗址发掘工作等,在学习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组织对三江口汉城遗址的文物保护巡查和利用开发调研工作。

(六)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推动多元文化交融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会客厅”作用,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今年我馆邀请了6位来自德国柏林的艺术家及5位中国艺术家在南宁市等地进行采风写生,写生的创作成果及艺术家的代表作形成了“邂逅八千里——中德艺术交流展”;成立了“南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并举办“际遇•无极——油画雕塑艺术展”,发挥了南宁市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为国际艺术家提供了研究、创作、展示、交流平台。

(七)做好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工作

我馆高度重视志愿者工作,2023年3月组织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新招募志愿者共65人。志愿者总服务时长共8749小时,志愿讲解达1565场,累计讲解时长达4295小时;提供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共计331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093.5小时;协助开展各类社教活动235次,累计服务时长1179.4小时;参与宣传活动中摄影、视频制作、海报设计、临展折页设计、推文撰写等达81次,服务时长累计达到181.1小时。志愿者们的高质量服务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和赞扬,据统计博物馆前台观众留言簿记录表扬志愿者留言共21条。

(八)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023年顺利完成了空调、消防、电梯和多媒体设备等维保工作。我馆共开展了12次“四害”消杀工作,防治病虫害,保障园区的花草树木四季如春;对馆内的10台多联机空调和6台精密空调进行清洗,中央空调和精密空调维修共32联合消防维保公司每月对场馆开展2次消防安全检查,共完成消防整改28;开展了2 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等各种安全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场馆安全巡查,及时排除各项安全隐患杜绝安全隐患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陈列展览方面

南宁市博物馆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目前举办各类陈列展览的经费均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资金来源单一且较少,在举办国内外大型展览等方面颇受限制,加上体制机制的问题,无法与社会机构合作举办收费临时展览,导致南宁市博物馆在办国内外大型展览等方面缺乏突破。

建议:持和鼓励博物馆与社会机构合作举办收费临时展览,博物馆所获得的资金收益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再由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博物馆,由博物馆进行使用分配。

(二)文创研学方面

由于发展经费不足,缺乏多元化投入的政策支持,在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等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开发出来的文创产品无法有效转化为商品进行市场营销;开设文创商店面临着合作管理机制不明、资金管理使用难、收益分配难等问题,导致至今尚未开设有文创商店;在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时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建议:支持和鼓励博物馆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开设文创商店、开发文创产品、休闲餐饮服务等,博物馆所获得的资金收益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再由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博物馆,由博物馆进行使用分配。

2024年工作计划

(一)抓宣传教育,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围绕等重点节假日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教育活动,配套5个临时展览开展教育活动;结合展览、节日、博物馆研究等开展读书沙龙12期,营造浓郁文化传播氛围。

(二)抓展陈效果,持续升温“博物馆热”

利用馆藏文物、历史文化遗产、现当代艺术作品等资源,一是策划2个原创展。计划3月—5月举办“华光溢美——陶义美书画作品展”(暂定名)、10月—12月举办“馆藏明清玉配件展”(暂定名);二是计划引进3个文物展览。在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引进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暂定名);充分利用“暑期档”、5月—8月引进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暂定名);6月—9月,拟引进随州市久洲艺术博物馆“扇动西方——清代宫廷外销扇专题展”(暂定名)。

(三)抓科研工作,推动业绩成果转化

完成出版科普读物《博物馆里的南宁简史》,并配套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5场。根据藏品、文物保护、陈列展览、考古发掘、宣传教育等研究成果拟出版《南宁博物馆文集》(第四辑)。

(四)抓文物征集、保护,讲好文物背后故事

为筹备馆藏玉器展,计划开展反映古代及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情况的制玉工具和玉器,以及广西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服饰、配饰、生产生活用具等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文物、老物件等征集。为改善书画及宝玉石类文物藏品的保存小环境,隔绝外部环境影响,计划制作一批无酸纸囊匣。

(五)抓考古挖掘,繁荣本土历史文化

开展相关的大型项目前期考古调查、文物调查,深入了解南宁市现存会馆、宗祠、戏台等古建筑分布、保存及保护利用状况以及背后的历史人文价值。对南宁市现存的该类古建筑进行全面调查;与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系,组织我馆人员到考古工地学习考古发掘,提升我馆人员考古专业技能。

(六)抓后勤保障,优化公众文化服务体验

做好人员配置和设备检修,维持各部门工作正常运行,保证场馆设备正常运转;抓好主题教育学习,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形象好、专业强的人员队伍。

 

 

                 南宁市博物馆

2023年12月31日

南宁市博物馆2023年度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pdf


[关闭]

南宁市
互联网举报
▪辟谣平台

[关闭]

南博APP